桂枝的功效与作用_桂枝的食用方法和禁忌

2020-08-12 16:05:20 香草和草药 4年前 (2020-08-12) 1227次浏览

桂枝,别名柳桂(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 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桂枝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本文还介绍了桂枝的副作用和禁忌。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_桂枝的食用方法和禁忌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包括:

中医功效

中药材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一般在春、夏季节采收,去除叶后直接晒干或切片晒干即可。桂枝辛温,可祛风寒,能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

功效主治

1、用于风寒表证

本品味辛性温,能发汗解肌,味甘而缓,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凡外感风寒,无论表实、表虚均可应用。用治:

①外感风寒表实证,常与麻黄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散风寒之力,如麻黄汤(《伤寒论》);

②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有汗、脉浮缓等,常与白芍配伍,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

2、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

本品辛温,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用治:

①风寒湿痹之肩臂关节疼痛,常与附子、生姜等配伍,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②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常配伍白芍、饴糖、甘草等,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

③寒凝血瘀之经闭腹痛或通经,常配伍当归、川芎等,如温经汤(《金匮要略》);

④胸阳不振,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配伍枳实、薤白等,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

⑤伤寒心动悸、脉结代,常配炙甘草、人参等,如炙甘草汤(《伤寒论》)。

3、用于痰饮、蓄水证

本品甘温而能运脾化湿,又入膀胱经而能温阳化气,以行水湿痰饮之邪。用治:

①脾阳不运之痰饮证,常与茯苓、白术、甘草同用,即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②膀胱蓄水证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现代药理学作用

含桂枝皮醛、桂皮酸等挥发油,还含有酚类、有机酸、苷类、香豆精等成分。

桂枝煎剂有降温、解热作用;煎剂及醇浸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所含挥发油能刺激汗腺、扩张血管,还能利尿、强心、止咳、祛痰等;所含桂皮醛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

现代临床以本品配伍他药,可治疗妇女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前列腺炎、脑梗死、肺心病、冻疮、坐骨神经痛、过敏性鼻炎等多种疾病。

扩张血管、促进发汗

① 有效成分 桂皮油。

② 作用 扩张血管,调节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加强麻黄发汗作用。

解热、镇痛

① 有效成分 桂皮醛、桂皮酸钠。

② 机理 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促进发汗;提高痛阈值。

镇静、抗惊厥

① 有效成分 桂皮醛。

② 作用 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增加巴比妥类药作用,对抗苯丙胺作用,抗士的宁作用;减少烟碱致惊厥,抑制听源性惊厥。

抗炎、抗过敏

① 有效成分 挥发油。

② 机理 抑制IgE所致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抗过敏作用。

抗菌、抗病毒

① 抗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致病性真菌。桂皮油、桂皮醛,抗结核杆菌。

② 抗病毒 流感病毒、孤儿病毒。

1.抗菌作用: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mg/ml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

2.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l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3.利尿作用: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g/kg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g/kg)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桂枝的食用方法

桂枝的食用方法包括:

1.㕮咀——读音fǔ jǔ,中医用语。用口将药物咬碎,以便煎服,后用其它工具切片、捣碎或锉末,但仍用此名。在古时医者是要尝药,确认桂芍用量配比合适,以使桂芍不致偏胜而失其功效。

2.微火煮——微火则煎药透,味出而气不挥散,火烫恐水干气散,药味未出也。

3.适寒温——药过冷恐汗不出,药过热则恐汗流漓,俱不可。

4.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以助药力——腹饥则气不足,啜粥则肚饱身热,容易出汗。

5.覆温令一时许——盖被取汗之义也,纳粥、外覆,内外并施,汗无不出矣。但汗出后去被服,更宜缓缓减少,否则汗出恐复感风寒也。

6.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桂枝汤本有汗发汗之方也。遍身微似有汗,知药力已到,营卫已调。汗流漓,则表阳益虚,不亡阳即化燥矣,故病必不除也。

7.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汗出瘥,固宜停药。若汗出病不瘥,亦宜停药,恐病有传变,原方未尽合也。

8.若不汗更服,依前法——不汗更服,亦要变通,若认证确实,病重药轻,固当更服,但恐诊断已错,药不应病之不汗出,则不可更服矣。依前法,即温覆啜粥之义。

9.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促,急促也;役,服役也。又不汗,必患者服药啜粥太缓,或温覆不密之故,必设法促役患者饮食起居,使汗出也。

10.半日许令三服尽——半日约6小时,每2小时服药1次,半日三服药尽矣。

桂枝甘草汤

  • 功效:补心气,温心阳,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组成:桂枝12克,炙甘草6g
  •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 (成人常用剂量: 10剂)
  • 方义:汗出过多,内伤心阳,心中阳气受损则心下悸动,喜得按捺,故叉手冒心。方中用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甘温益气,再助心中阳气复生。二药合用,辛甘化阳,阳复而阴济,使心得以安宁。

桂枝附子汤1

  • 功效:治伤寒八九日不解,风湿相搏,身体烦疼。
  • 处方:桂枝(三钱) 附子(炮.去皮脐.三个) 甘草(二钱)
  •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活人书有芍药大枣。
  •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桂枝酒

  • 功效:治肝虚寒,卒然哑不出声,踞坐不得,面目青黑,四肢缓弱,遗失便利,厉风所损。
  • 配方:桂枝、芎、独活、牛膝、薯蓣、甘草各三两,附子二两、防风、茯苓、天雄、茵芋、杜仲、白术、蒴根各四两,干姜五两,大枣四十枚,踯躅、猪椒叶根皮各一升。
  • 制法:上十八口父咀,以酒四斗渍七日。
  • 用法:服四合,日二,加至五六合。每二钱温酒调下。或用辣桂一分,大黄、当归各半分,每三钱生姜、紫苏煎服,取下黑物即安。或末有药,仓卒且服米醋一小盏,亦散瘀血。
  • 说明:《普济方》附子用二两,大枣四十铢,无猪椒叶根皮,用猪椒、桑白皮各一升。
  •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桂枝的用途和用法

1.《用药心法》:桂枝气味俱轻,故能上行发散于表。

2. 王好古:或问《本草》言桂能止烦出汗,而张仲景治伤寒有当发汗,凡数处,皆用桂枝汤;又云,无汗不得服桂枝,汗家不得重发汗,若用桂枝是重发其汗,汗多者用桂枝甘草汤,此又用桂枝闭汗也。一药二用,与《本草》之义相通否乎?曰,《本草》言桂辛甘大热,能宣导百药,通血脉,止烦出汗,是调其血而汗自出也。仲景云,太阳中风,阴弱者汗自出,卫实营虚故发热汗出。又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阴虚阳必凑之,故皆用桂枝发其汗。此乃调其营气,则卫气自和,风邪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调和营卫,则邪从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闭汗孔也。昧者不知出汗、闭汗之意,遇伤寒无汗者亦用桂枝,误之甚矣。桂枝汤下发汗字,当认作出字,汗自然发出,非若麻黄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其治虚汗,亦当逆察其意可也。

3.《本草衍义补遗》:仲景治表用桂枝,非表有虚以桂补之;卫有风邪,故病自汗,以桂枝发其邪,卫和则表密汗自止,非桂枝能收汗而治之。

4.《纲目》:麻黄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

5.《本草汇言》: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

6.《本草述》:桂枝与薄桂,虽皆属细枝条,但薄桂尤其皮之薄者,故和营之力似不及枝也。又肉桂治奔豚而桂枝亦用之者,以奔豚属肾气,肾气出之膀胱,桂枝入足太阳故也。世医不悟桂枝实表之精义,似以此味能补卫而密腠理。若然,何以不用参、芪耶? 盖四时风,因于四时气,冬月寒风伤卫,卫为寒风所并,则不为营气之并而与之和,故汗出也。唯桂枝辛甘能散肌表寒风,又通血脉,故合于白芍,由卫之固以达营,使其相和而肌解汗止也。

7.《本经逢原》:麻黄外发而祛寒,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桂枝上行而散表,透达营卫,故能解肌。世俗以伤寒无汗不得用桂枝者,非也。桂枝辛甘发散为阳,寒伤营血,亦不可少之药。麻黄汤、葛根汤未尝缺此.但不可用桂枝汤,以中有芍药酸寒,收敛表腠为禁耳。

8.《长沙药解》: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定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

9.《本经疏证》:凡药须究其体用,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此其体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味厚则泄,气厚则发热,辛以散结,甘可补虚。故能调和腠理,下气散逆,止痛除烦,此其用也。盖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痰,曰补中。其功之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

10. 张寿颐:桂枝轻用三、五分至七、八分,重用一钱至钱半,若营血素虚,而卫阳亦微,外有凛寒,则用一、二分与白芍合炒,其舌滑无苔者,且必桂、芍同炒,而拣去桂枝不用,仅取其气,不食其味,此虽吴下近时新法,而不可谓其无深意者也。桂枝即口肉桂之枝,柔嫩细条,芬芳馥郁,轻扬升散,味辛气温。祛营卫之风寒,主太阳中风而头痛。立中州之阳气,疗脾胃虚馁而腹疼。宣通经络,上达肩臂。温辛胜水,则抑降肾气,下定奔豚,开肾家之痹着,若是阳微溲短,斯为通溺良材。惟在燥咳气升,妄用即教血溢,抑或阴亏液耗,误投必致病加。其效在皮,而仲景书反去其皮,可悟传抄之谬,无皮为木,而晚近来或用其木,毋乃嗜好之偏。

11.曹家达:寒湿凝于肌肉,阳气不达于外,仲师因立桂枝汤方,以扶脾阳而达营分郁。盖孙络满布腠理,寒郁于肌,孙络为之不通,非得阳气以通之,营分中余液必不能蒸化而成汗,桂枝之开发脾阳其本能也。但失此不治,湿邪内窜关节,则病历节;或窜入孙络而为痛,按之不知其处,俗名寒湿流筋。其郁塞牵涉肝脏,二证皆宜桂枝。

12.《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

13.《本草再新》: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桂枝的副作用禁忌

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桂枝。


本文章由78健康网提供,转载请附带原始链接。查看:版权问题和联系方式
喜欢 (1)
跳转: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精选推荐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