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的功效与作用_乌梅的食用方法和禁忌

2020-09-07 21:39:30 食物 4年前 (2020-09-07) 943次浏览

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 下痢者,大肠虚脱也;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 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因湿气浸于经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机关通利而前证除矣。本文介绍了乌梅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乌梅的食用方法和禁忌。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_乌梅的食用方法和禁忌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包括:

1.有效成分

单宁:对肠胃具有镇静作用,可辅治腹泻等。

柠檬酸:能使乳酸燃烧转换成能量,故有提神与解除疲劳的功效。

琥珀酸:可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关节与精神紧张。

维生素B:可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

2.功效与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乌梅中含钾多而含钠较少,需要长期服用排钾性利尿药者宜食;梅子还有一种酸类物质,能促进肠蠕动,适于治疗便秘。此外,乌梅的有机酸可改善肝脏机能,软化血管,推迟血管硬化和控制血糖,具有防老抗衰的作用。

乌梅具有补肝功效,能起到强化肝脏的作用,加强肝脏的解毒作用,减轻肝脏的负担。肝脏对于女性非常重要,食用乌梅可以养肝暖肝,预防多种妇科疾病。乌梅中富含的维生素,能使女性皮肤光滑,并叮延缓衰老。

乌梅对人体子宫颈癌有抑制作用,故常食梅肉可以防癌抗癌,益寿延年。

实验证明,乌梅有抑制细菌的功效,也有助于抑制肺炎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霍乱弧菌等。

乌梅可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能协助脂肪类食物消化,也是治疗胆道蛔虫症的良药。

3.功效主治

用于肺虚久咳。乌梅酸涩收敛,能敛肺止咳。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常与罂粟壳、杏仁等同用,如《世医得效方》一服散。

用于久泻,久痢。本品又能涩肠止泻痢。治久泻、久痢者,常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如《证治准绳》固肠丸。

用于蛔厥腹痛,呕吐。蛔虫得酸则伏,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证。常与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同用,如乌梅丸。

用于虚热消渴。本品味酸生津,故有生津止渴之功。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参等同用,如玉泉散。

此外,本品内服还可止血,治崩漏下血;外敷能消疮毒,并治胬肉外突。

4.现代药理学作用

本品主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蜡样物质及齐墩果酸样物质。本品水煎剂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煎剂能抑制离体兔肠管的运动。能促进胆汁分泌。在体外对蛔虫的活动有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乌梅的食用方法

乌梅的食用方法包括:

1、乌梅汤

用乌梅煮汤是它的常见食用方法之一,平时煮制时需要准备乌梅三个,甘草五克,玫瑰茄五个,山楂片以及陈皮少许,桂花和冰糖也要适量准备一些,把准备好的食材洗净以后中清水煮制,开锅以后放桂花和冰糖一起煮二十分钟取出以后过滤,入冰箱冷藏几小时以后取出饮用就可以。

2、生姜乌梅粥

生姜乌梅粥也是它的常见食用方法之一,煮粥时可以取十克生姜和三十克乌梅肉以及五克绿茶,把它们加清水煎制取出汁液,再与粳米一起煮制成粥,然后加红糖调味就可以。

3、乌梅生姜红糖水

食材:乌梅肉10克、生姜1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乌梅、生姜洗净后,生姜切片备用,锅中加入200毫升水煎汤,最后加入红糖,取汁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和胃止呕、生津止渴的作用,适合肠胃不好的人饮用。

4、酸梅汤

食材:乌梅40克、山楂干20克、陈皮10克、甘草和冰糖适量。

做法:将乌梅、山楂干、陈皮、甘草洗净后泡水40分钟,然后将食材煮开,再转小火慢炖,出锅前加入适量冰糖,把酸梅汤的糖渣过滤掉,然后放凉后放入冰箱冷藏后饮用。

功效:具有收敛肺气、安神助眠的作用,适合大众人群饮用,当然特别适合有睡眠障碍的人饮用。

这些人不适宜吃乌梅

虽然说酸甜可口的乌梅很受人们的喜爱,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吃乌梅,对于以下这些人来说,再爱吃都要把嘴管住。

①感冒发烧、咳嗽多痰、胸膈痞闷、痢疾、肠胃炎的患者,不可以吃乌梅;

②女性月经期、怀孕期间、产前产后均不可食用乌梅;

③舌苔白腻的痰湿体质者、手脚冰凉的阳虚体质者,都要少吃乌梅。

乌梅的副作用禁忌

乌梅的副作用。《本草经疏》: 乌梅“不宜多食,齿痛及病当发散者咸忌之。”《得配本草》:“疟痢初起者禁用。”《随息居饮食谱》:“多食损齿,生痰助火,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末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经期,产前产后,痧痘后并忌之。”

禁忌人群

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之人忌食乌梅;菌痢、肠炎的初期忌食。妇女正常月经期以及怀孕妇人产前产后忌食乌梅。


本文章由78健康网提供,转载请附带原始链接。查看:版权问题和联系方式
喜欢 (1)
跳转: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精选推荐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