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熟地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2020-02-06 23:21:11 香草和草药 4年前 (2020-02-06) 2592次浏览

熟地功效与作用有哪些?生熟地的功效主要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本品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根。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生用。

生熟地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生熟地的功效与作用

  1. 用于热入营血,口干舌绛。本品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营分、血分,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治湿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常与玄参等同用,如清营汤。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常与鳖甲、青蒿、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 用于血热妄行,斑疹吐衄。本品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常与鲜荷叶、生艾叶、生侧柏叶同用,如四生丸;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常与赤芍、丹皮同用。
  3.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本品甘寒,清热养阴,生津止渴。治内热消渴,常与山药。生黄耆、猪胰子同用,如滋萃饮;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可与玄参、麦冬同用,如增液汤。
  4.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为补血要药。常与当归、白芍同用,并随证配伍相应的药物。
  5. 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为滋阴主药。常与山萸肉、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6. 用于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能补精益髓。常与制何首乌、枸杞子、菟丝子等补精血、乌须发药同用。

生熟地现代药理作用

本品含β-谷甾醇、地黄素、甘露醇、葡萄糖、生物碱、铁质、维生素A等。生地黄有一定的强心、利尿、升高血压、降低血糖等作用。

生地黄的提取物能促进血液的凝固。小白鼠口服生地炭,能缩短出血时间。地黄煎剂还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并有一定的抗辐射损伤作用。对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生熟地文献记录的功效

  1. 《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
  2. 《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
  3. 《珍珠囊》:「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

用法

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注意事项

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什么是熟地

别名:熟地黄。

功效:补血滋润,益精填髓。

营养成分:益母草苷、地黄素。

考证文献:《本草图经》

药用部位: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炮制根部。

性味:味甘,性温。

药效归经:归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养生功效:补血滋润,益精填髓。

熟地的功效

1)滋阴补血

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熟地黄单用,或与当归配伍炖鸡,专治血虚证和女性月经不调。

2)诸虚不足

腹胁疼痛,失血少气,不欲伙食,发热,及妇人经病,月事不调:熟干地黄(切,焙)。当归(去苗,切,焙)各等分。为细未后,炼密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汤下。

3)增强免疫力

熟地有强心和增强白细胞免疫力的效果,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4)养肝益肾

熟地能清热滋阴,可治疗因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

熟地的食用方法

  • 地黄饮:熟地黄15克,水煎30~6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主治腰膝酸软、遗精崩漏、目眩耳鸣之症。
  • 八珍汤:熟地黄15克,当归、白术各10克,茯苓、白芍药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参3克,生姜6克,大枣3克,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砂锅,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此汤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心悸怔忡等症。
  • 首乌地黄粥:熟地黄15克,制何首乌(炮制后的何首乌)10 克,粳米100克,白糖15克,先将熟地黄、何首乌放入砂锅中,水煎取汁,然后用药汁熬煮粳米,出锅前调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 三才炖鸡汤:熟地黄30克,人参10克,天门冬20克,大枣10克,生姜2克,母鸡50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5 克,将上述药物洗净后一同放入鸡腹中,加水炖煮,直至肉烂即可。佐餐食用。
  • 熟地茶:熟地黄、麦冬各10克,酸枣仁15克,远志5克,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纱布中,把布包置于保温杯内,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即可饮用。
  • 熟地酒:熟地黄100克,胡麻仁50克,薏苡仁20克,低度白酒800毫升,将上述三味药物研磨后包入纱布中,然后把纱布包置于玻璃瓶内,密封浸泡15日后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 毫升)。

本文章由78健康网提供,转载请附带原始链接。查看:版权问题和联系方式
喜欢 (0)
跳转: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精选推荐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