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精子有没有进入

2021-12-25 21:55:52 健康问答 2年前 (2021-12-25) 953次浏览

怎么知道精子有没有进入?如果你想知道有没有成功受精,其实需要进行对应的检查,而不是自己猜测,或者等几个月有孕期反应,但是这个周期太长了。

怎么知道精子有没有进入

什么是受精

受精,父源的精子核与母源的卵子核结合,形成胚胎的原始核。在所有生物中,受精的本质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性细胞或配子的遗传物质的融合,每个配子携带该物种典型染色体数量的一半。最原始的受精形式在微生物和原生动物中发现,包括两个细胞之间的遗传物质交换。

受精的第一个重要事件是两个配子的膜融合,从而形成一个通道,使物质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高级植物的受精是在授粉之前进行的,在授粉过程中,花粉被转移到雌配子或大孢子上,并与之建立联系。高级动物的融合通常是由一个精子穿透卵子后进行的。受精的结果是一个能够进行细胞分裂以形成新个体的细胞(颧骨)。

两个配子的融合在卵子中引发了几个反应。其中一个反应导致卵膜发生变化,从而使一个以上的精子不能附着和穿透。在通常有一个以上的精子进入卵子的物种中(多精症),实际上只有一个精子的细胞核与卵子的细胞核合并。受精的最重要的结果是卵子的激活,这使得卵子能够进行细胞分裂。然而,激活不一定需要精子的干预;在孤雌生殖过程中,受精不发生,卵子的激活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制剂的干预来完成。无脊椎动物,如蚜虫、蜜蜂和轮虫通常通过孤雌生殖进行繁殖。

怎么知道精子有没有进入

为了解精子在女性体内的状态,以便进一步明确造成不生育的原因,人们研究了模拟自然生育过程的“性交后试验”。这个实验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参与。一般选择在女人的排卵期进行性交,在性交后的2-8小时,从阴道后穹窿和子宫颈粘液内分别取分泌物,观察是否有活动的精子以及活动精子的数量。

活动精子的数量越多,说明子宫和阴道对精子的”接受性“越好,精子的自身体能越强壮;反之则提示女性阴道或子宫颈对精子的“接受性”差,或者是精子的质量差。此外,这个实验还能提示女性体内是否存在不利于精子生存的环境,例如免疫性因素异常(抗精子抗体)局部炎症等。

由此可见,外表上懒洋洋的精子,在进入到女性生殖道后到底处于什么状态是很难说的,所以才有某些“违背常规”的现象发生,即男方的精液质量看上去不怎么样,甚至是很差的,但是其配偶却可以接二连三地怀孕生子;而某些精液质量貌似很强劲的男子,却也会遭遇生育尴尬。

精子进入体内,会发生哪些情况?

怀孕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通过性行为体内排精之后,精子首先开启了自己的受精之旅。S精之后,精子进入了阴道的后穹隆部位,然后精子会通过宫颈,用1小时左右的时间到达子宫腔,此时精子还没有到达目的地。

接下来,精子需要再走1到2个小时,走完大约18厘米的路程,精子才能到达输卵管壶腹部,如果此时卵子在这里等着它的话,精子和卵子便会结合,最终形成一枚受精卵。

听起来你可能觉得这个过程并不难,可你知道男性射出的精液中有多少精子吗?答案是数以亿计。你知道最终有多少精子会成功和卵子结合吗?答案是只有1个,其余数以亿计的精子都在女性的阴道内死亡了。

女性阴道酸性分泌液平常为pH3.5~4,这种酸度之下,绝大多数的精子在进入阴道没多久就死翘翘了,只有剩余极少数的精子在精液的缓冲和保护下才能存活下来。

通常情况下,同房之后两小时,90%的精子就死亡了。所以最后那个可以和卵子结合的精子,它的生命力一定是非常顽强的。

身体有这5个反应,说明有“好孕”

受精卵在形成之后,一边进行着细胞分裂,一边开始向子宫运动,到达子宫腔内,而后开始着床,这个过程大约要持续8天左右

着床形象一点说,就是受精卵和女性的身体在子宫内结合在一起,好比一粒种子在土壤内生根发芽。在着床开始之前,由于受精卵和女性的身体没有任何的联系,所以此时感觉不到是否怀孕。

一旦受精卵着床成功,其滋养层细胞会产生一种蛋白质分解酶,溶解和它接触的子宫内膜,孕卵就埋入子宫内膜的功能层中,此时合体滋养细胞会发育伸出许多细胞突起,呈均匀的绒毛状,称为绒毛。

它所分泌的激素就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如果没有着床成功,这种激素就不会产生。而成功了的话,女性的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

停经:

这是女性怀孕后的基本症状,该来的月经不再出现,表明怀孕成功。

早孕反应:

女性在受孕后大约四个星期就会出现这种症状,民间又叫害喜。反胃、呕吐、厌油腻、喜酸辣,症状一般会持续3个月左右

乳房变化:

受孕成功的女性,乳房会出现刺痛、肿胀的表现,而且变得很柔软,随着身体的逐步适应,疼痛和肿胀的感觉会慢慢消失。

疲惫:

随着受孕的成功,女性体内会大量分泌一种黄体素,它会让人感到筋疲力尽,怀孕的妇女基本都会感受到这种症状。

频繁上厕所:

随着子宫的增大,压迫刺激膀胱,女性的小便次数便会增加。


本文章由78健康网提供,转载请附带原始链接。查看:版权问题和联系方式
喜欢 (0)
跳转: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精选推荐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