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退烧药(以及其百科信息)

2022-01-29 19:57:41 疾病 2年前 (2022-01-29) 1002次浏览

常用的西药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等,常用的中药退烧药有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最常见的退烧药(以及其百科信息)

常用的西药退烧药

目前比较常见的退烧药有两种,分别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是十分常见的非处方药物,都有退烧镇痛的作用。虽然这两种药物的功效差不多,但是他们的化学结构,作用强度和副作用却是不一样的,在选择退烧药的时候,要注意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来选择。

​

在退烧的强度方面来说,布洛芬要比对乙酰氨基酚劲大,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也长一些。所以很多专家都建议,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最好不要吃布洛芬,可以选择药效相对轻一些的对乙酰氨基酚。

如果初次用药就选择强度很大的药物的话,会影响对宝宝病情的观察和后续的治疗。不过6个月以上的儿童,这两种退烧药都是可以使用的。

对于2-6个月的宝宝,退烧只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在不良反应方面,这两种退烧药也是完全不同的。布洛芬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消化系统中,例如会出现消化不良,胃灼烧,恶心呕吐等等。

如果孩子发烧生病之后,往往都会有食欲不佳,消化道功能差的症状,如果给孩子退烧选择了布洛芬,那么建议最好将药物与食物一起服用,可以减少消化道的副作用。

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主要在肝脏上,它对患者的消化道刺激是非常小的,如果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会造成患者肝脏受到损伤,所以在服药的时候,建议在饭前服用即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药物的应用都十分的广泛,不论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普通人,对这两种药物的差异都应该做适当的了解。

生活中服用这两种药物退烧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如果已经有过用药史的患者,可以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药物以及给药方式,必要时还可以交替用药,让病情尽快得到控制。

最常见的中医退烧方法

发汗退热法。这是最常见的退热方法,适用于感冒发热的病人。常见的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出现,无汗或有汗不畅,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明显,体温较高,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可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较轻,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治疗上应该辛凉解表、发汗退热,可以用九味羌活丸和感冒清热颗粒来治疗。同时,我们还可通过多喝热水,多盖被子捂汗、洗桑拿、用热水泡脚的方法发汗来起到退热的目的,但洗桑拿要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发烧时皮肤的毛孔都闭塞,刮痧能使毛孔开泻,里面的邪气可以排泄出来,也有退烧的功效。

热者寒之法。可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四大”症状,即表现为高热不退(大热),汗出较多(大汗),口渴喜喝冷饮(大渴),脉象洪大而数(大脉)等症状,就是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可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如见高烧不退,烦躁,口燥咽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的,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可用三黄片来治疗。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喝些冷饮料,但由于药物和饮料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的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将冰块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此外,还可按住风池或曲池穴10分钟,达到发汗退热的效果。

通腑泄热法。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甚至病人出现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等症状。这时要用清热的药物同时配上通便的药物,大便排下后,热也就降下来。这就是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临床上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来治疗。还可适当吃些西瓜或容易拉肚子的食物,但注意不要造成过度腹泻。此外,按摩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泄热的功效。

滋阴清热法。即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阴虚发热的病症。主要适用于由于阴虚而导致的胸口发热,手脚心发热,伴有烦躁不适,夜间出汗等症状,多见于体型瘦弱的人,也常见于患有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疾病。此时不能应用前面所讲的方法,而应该滋阴清热,可以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来治疗。还可按摩照海、太溪、涌泉、三阴交等穴位,多吃鲜藕、菱角、鸭梨等食物。

适合儿童使用的退热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用药目录推荐,目前对儿童来说最合适也最安全的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药都有口服剂型和栓剂,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其中口服剂型有混悬滴剂和混悬液,两者浓度不同,注意不能互换,使用前记得摇匀。

引用文献:

https://www.zjshuo.com/consult/dfinal/71dotn9if.html

https://health.sohu.com/20091203/n268645471.shtml

http://www.longmen.gov.cn/lmxrmzfmhwz/zwfw/ggfw/jk/spypaq/content/post_4066626.html


本文章由78健康网提供,转载请附带原始链接。查看:版权问题和联系方式
喜欢 (0)
跳转: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精选推荐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