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的功效与作用_甘遂的食用方法和禁忌

2020-08-24 14:51:32 香草和草药 4年前 (2020-08-24) 1644次浏览

甘遂功效与作用包括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治水肿胀满,留饮,结胸,痢痫,噎膈,症瘕积聚,二便不通。本文还提供了甘遂的食用方法和禁忌。

甘遂的功效与作用_甘遂的食用方法和禁忌

甘遂的功效与作用

甘遂的功效与作用包括:

峻下泻水

水肿为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其制在脾。甘遂味苦能降泻,根药主下沉,归肺、脾、肾诸经皆与水液气化调节相关,故功专行水而为泻水除湿峻品,《珍珠囊》谓「乃泄水之圣药」。常用于水湿壅盛以致的水肿胀满,二便不通,形证俱实者。

涤痰逐饮

水之所停,凝则为痰饮,逆则为肿胀。痰饮为患,主要责之在肺脾等脏。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甘遂味苦性寒,降泄除热,入脾肺诸经则可制其痰源,理其痰器。《本草衍义》称「专于行水,攻决为用」;《药性论》言「能去痰水」,故为涤痰逐饮之要药。

消肿散结

本品味苦而甘,性寒有毒。苦能降泄燥湿,寒能清热泻火,有毒则可攻毒。故本品研末调敷外用,有消肿散结之功,可用于疮毒痛胂诸证。《本草从新》曰:「有治水肿及肿毒者,以甘遂末敷肿处,浓煎甘草汤服之,其肿立消。」

缓急止痛

善泄经隧水湿而通脉络;又兼甘味,更可缓解痉挛拘急。故外用贴敷患处,有缓急止痛之功,尤对痰湿阻滞经络,导致肢体麻木重着丽痛者适宜。《本草纲目》载其治「麻木疼痛,捣饼贴之」 有效。

解治蛇毒

本品苦寒有毒,既能泻火解毒,又能以毒攻毒。故用本品研末外敷,可治毒蛇咬伤。《本草品汇精要》讲:「甘遂,解蛇毒。」

泻下和利尿

甘遂能刺激肠管,促进肠蠕动,增加肠液,加速肠内容物的推进而产生泻下作用。小鼠口服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后,约有半数发生明显的泻下作用。提取浸膏后的残渣或甘遂的水煎剂则无泻下作用。泻下的成分可能是树脂。在泻下的同时,并有利尿功效。

免疫抑制

甘遂粗制剂小鼠腹腔注射,可使胸腺重量减轻、脾脏增大,明显抑制小鼠抗SRBS抗体的产生,明显抑制SRBS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中度抑制PHA(植物血球凝集素)和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

引产

甘遂属于滑利攻下药物。多有通气利尿下泻的作用,可通过刺激肠道及消化系统,可兴奋子宫并引起反射性的收缩,使胎儿着床不稳而引起流产、早产。

本品乙醇提取物有终止妊娠的作用,引起死胎。甘遂引产的机制可能是损害胎盘,妨害了胎仔的循环系统,使胎盘膜发生变性、坏死,并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导致流产。

镇痛作用

甘遂萜酯A、B对小鼠扭体法有镇痛作用,并有毒性。

炮制对甘遂刺激性的影响

以醋炒、甘草制、豆腐制均可降低甘遂的刺激浓度分别为0.48、3.9、2.75、2.25μg/5μl。

其他作用

生甘遂小量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但不改变其频率,大量则抑制。

甘遂主治

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证。本品苦寒性降,善行经隧上水湿,泻水逐饮力峻,药后可连续泻下,使潴留水饮排泄体外。凡水肿,大腹臌胀,胸胁停饮,正气未衰者,均可用之。可单用研末服;或与牵牛子同服,如《圣济总录》二气汤;或与大戟、芜花为末,枣汤送服,如十枣汤。

用于风痰癫痫。甘遂尚有逐痰涎作用,可用于风痰癫痫之证。以甘遂为末,入猪心煨后,与朱砂末为丸服,如遂心丹。

用于疮痈肿毒。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治疮痈肿毒,可用甘遂末水调外敷。

甘遂的食用方法

甘遂的食用方法包括:

1、大黄甘遂汤

材料:阿胶100克,甘遂100克,大黄200克

做法:将材料放入砂锅里,倒入清水3000毫升,煎煮至1000毫升即可。

功效:胁腹攻痛、口不渴、舌暗苔白、大便难、小便涩者,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1、甘遂半夏汤

材料:炙甘草3克,芍药10克,半夏8克,甘遂5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放入砂锅,倒入清水600毫升,煎煮至200毫升,去渣取汁,倒在碗中,再水煎一遍,然后将两次的药汤混合,取100毫升,加入蜂蜜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泻下,通便利水。

甘遂的中药信息

【英文名】 RADIX KANSUI

【别名】猫儿眼[西北]、化骨丹、甘泽、肿手花、萱根子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Liou. mss. 的干燥块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

【制法】醋甘遂 :取净甘遂,用醋拌匀,炒至微干,晾凉。每100kg甘遂,用醋30kg。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凹陷处有棕色外皮残留。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白色,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性较强。气微,味微甘而辣。

【鉴别】本品粉末类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或半球形,直径5~34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无节乳管含淡黄色微细颗粒状物。厚壁细胞长方形、梭形、类三角形或多角形,壁微木化或非木化。具缘纹孔导管多见,常伴有纤维束。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资料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毒性较大。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食用过量出现腹痛、下泻、呕吐、脱水、严重时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而死亡。小鼠口服10-50g/kg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半数动物有明显腹泻,生甘遂作用强,毒性也大,58只小鼠服药后死亡11只。热水提取物有剧泻作用。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消肿散结:外用可治痈肿疮疡。

【用法用量】 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

【注意】体弱及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备注】

(1)用于胸水腹水、面浮水肿等症,常配合牵牛子、大戟、芫花等药同用。用于痰迷癫痫,可配朱砂应用。用于因湿热壅滞而结成的肿毒,但主要宜用于初起之时,并须配合清热解毒药内服。

甘遂副作用禁忌

甘遂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毒性较大。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食用过量出现腹痛、下泻、呕吐、脱水、严重时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而死亡。小鼠口服10—50g/kg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半数动物有明显腹泻,生甘遂作用强,毒性也大,58只小鼠服药后死亡11只。热水提取物有剧泻作用。

甘遂的毒理作用类似巴豆酸和斑蝥素,对肠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引起炎症充血及蠕动增强,并有凝聚、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

甘遂中毒的潜伏期为0.5~2小时,中毒表现为: 腹痛、峻泻、里急后重,或出现霍乱样米汤状大便,呕心、剧烈呕吐, 脱水,头痛、头晕,心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脉搏细弱,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引用文献:

图片来源:tcmwiki


本文章由78健康网提供,转载请附带原始链接。查看:版权问题和联系方式
喜欢 (0)
跳转: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精选推荐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