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经过证实的玉米的功效、作用以及副作用

2019-01-13 02:30:23 杂粮 5年前 (2019-01-12) 3072次浏览

玉米的健康益处包括支持健康的眼睛,预防憩室疾病,预防贫血,预防癌症,纤维来源,支持减肥和无麸质饮食来源。其他好处包括身体的能量来源,帮助管理糖尿病,帮助预防高血压,锰的来源和帮助预防老年痴呆症。

13个经过证实的玉米的功效、作用以及副作用

玉米的营养价值

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重要粮食作物。同时也可以当作饲料使用,还有在生物科技产业作为乙醇燃料的原材料。而且玉米更在各个化工领域被大量利用着,做成塑胶等等不同的物品。

甜玉米粒由76%的水,19%的碳水化合物,3%的蛋白质和1%的脂肪组成。在100 克份中,玉米籽粒提供86 卡路里的热量,是B族维生素,硫胺素,烟酸的良好来源(每日价值的 10-19%),泛酸(B5)和叶酸。在适量的情况下,它们还提供膳食纤维和必需的矿物质,镁和磷,而其他营养素的含量很低。

研究表明,玉米玉米是许多人和牲畜的食物来源。与其他谷物相比,它也是收获最多的谷物。玉米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用于玉米粉圆饼,玉米片,玉米粉和玉米糖浆等多种不同的方式。这是一种多样化的粮食。它的卡路里含量低,每100克含有近3.4克蛋白质。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极好的能量来源。

玉米的功效与作用

1.眼睛健康

营养丰富的饮食,充满了正确的元素,肯定有助于防止许多疾病形成。众所周知,食物是可以保持心脏和其他器官活动的终极药物。玉米含有类胡萝卜素 -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有多项研究表明这些对您的眼睛有益。它们通常被称为视网膜中存在的黄斑色素,以防止可能由自由基细胞引起的任何损伤。这些基本上是抗氧化剂。

2.预防憩室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非常疼痛并导致许多不适和痛苦。尽管仍在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但已有大约47,228名男性观察到了消费爆米花以防止这种疾病症状发展的好处。

3.预防贫血

这是另一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传播的疾病。对女性来说尤其如此。当体内存在严重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铁)时,您可能会开始出现贫血症状。身体需要铁和叶酸才能形成新的红细胞。玉米是一种非常好的铁来源,每100克含有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2.7毫克铁。

4.预防癌症

确实富含抗氧化剂的饮食有助于预防癌症。有许多研究表明,抗氧化剂可以抵抗自由基细胞,防止对身体的氧化损伤。观察到煮熟的甜玉米比未煮熟的玉米具有更多的抗氧化剂。玉米含有类胡萝卜素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眼睛和皮肤免受氧化损伤。爆米花可以是获得这些抗氧化剂的好方法。

5.纤维来源

纤维通过降低胆固醇和提高消化系统的效率,以多种方式帮助身体。当用玉米棒或爆米花形式食用玉米时,玉米提供健康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纤维量。玉米每100克份含有7克纤维,令人印象深刻。纤维有助于预防便秘和降低胆固醇水平

6.减肥

经常尝试减肥会成为负担,因为我们倾向于认为饥饿会帮助我们,或者不适应饥饿和渴望会减少那些额外的英寸。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减肥吃正确的营养丰富的食物是必要的。玉米是最好的零食,它是一种能量来源,并且由于其纤维含量,也会让你感觉饱腹。

7.生物活性植物化合物

现在很多人都选择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这是由于植物以植物营养素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形式所含的巨大益处。玉米含有花青素,植酸,阿魏酸,玉米黄质和叶黄素。这些酶提供多种健康益处。

8.无麸质

患有麸质不耐受的人经常遭受对酶的强烈反应,导致不同类型的健康并发症。玉米和玉米粉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天然不含麸质,比其他谷物更好。

9.提供能量来源

玉米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提供身体和心灵正常运作所需的能量。玉米是一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需要时间才能完全消化。这对身体有益,因为它可以让你长时间保持饱腹感。它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后零食。

10.糖尿病预防

已经观察到它有助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有机种是最好的,因为它保留了大部分营养,并且不含有害元素,如杀虫剂。经常食用玉米为患有糖尿病的人提供能量,而不会使血糖水平过高。

11.预防高血压

它含有酚类植物化学物质,有助于调节血压和预防高血压。还有大量的维生素B,有利于肾上腺的最佳功能。

12.富锰

每份玉米含有大量的锰。这种矿物质有多种好处,可以控制血糖水平。这也有助于通过分解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来为身体提供燃料。

13.可能预防老年痴呆症

它已经被研究作为胸腺嘧啶的来源,胸腺嘧啶是一种增强脑功能的抗氧化剂。它还有助于合成乙酰胆碱,从而改善记忆力。

玉米的过敏反应

玉米含有脂质转移蛋白,这是一种不易消化的蛋白质,可以在烹饪过程中保存下来。这种蛋白质与人类对玉米的一种罕见且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过敏反应有关。

过敏反应可引起皮疹、粘膜肿胀或发痒、腹泻、呕吐、哮喘,严重时可引起过敏反应。目前还不清楚这种过敏在普通人群中有多普遍。


本文章由78健康网提供,转载请附带原始链接。查看:版权问题和联系方式
喜欢 (2)
跳转: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精选推荐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