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一医院号召捐献粪便救人:为什么粪便能救人?

2020-08-30 15:43:06 健康新闻 4年前 (2020-08-30) 925次浏览

近日,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招募志愿者,为一名患者的“清洗菌群移植”治疗捐献粪便。捐献的粪便经过特殊处理以提取健康的细菌,然后植入病人的肠道。志愿者的年龄应该在20到30岁之间,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到目前为止已经招募了两个人。

严格来说,捐献的粪便将由医生进行特殊处理,将健康菌群提取并植入患者的肠道。需要知道的是,每个人的胃肠道里都有各种各样的细菌,但是健康的人体内的菌群是平衡的,而不健康的人体内的菌群被称为紊乱。如果一个完全健康的植物群可以移植,平衡可以重建。

无锡一医院号召捐献粪便救人:为什么粪便能救人?

无锡一医院号召捐献粪便救人: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

在这数万亿的肠道细菌中,大约有1000个不同的物种,由5000个不同的菌株代表。每个人的肠道菌群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健康的个体中却存在着特定的细菌组合和细菌集合。

影响你个人微生物组合的主要因素是年龄、饮食、环境、基因和药物(特别是接触抗生素,这会消耗肠道细菌)。你的肠道菌群扮演着许多角色。它代谢食物和某些药物中的营养物质,作为一种防止肠道感染的保护性屏障,并产生有助于制造凝血蛋白的维生素K。

但肠道菌群的作用可能更大。大多数研究只涉及初步的动物研究;然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肠道细菌可能是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的关键。

由于肠道菌群非常复杂,很难确定哪些细菌是最有益的。“如果我们能识别出10种左右的细菌,并说这些是你最需要的,那就太好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霍曼博士说。“这可能是一种社区动态因素在起作用,也可能是社区的良好混合。”

大便也能捐!美国男子每捐一次赚上千元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名24岁的研究助理每天都能大便赚外快,每捐一次大便就赚40美元。他必须将大便收集到塑胶桶中,再拿给实验室。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一名年仅24岁研究助理艾瑞克(Eric)最近获得了一个特别的副业,就是将自己的大便捐献给实验室制药,每捐一次大便就赚40美元,他笑称已经靠捐大便赚了1000美元了。

这是艾瑞克平凡的一天,每当他有「便意」时,他必须离开工作岗位,先搭上火车,然后再换公车,接着再走一段路,虽然他早已经过了无数个厕所,但他不能在那些地方上厕所。

最后,艾瑞克到达一个距离麻省理工约30分钟路程的男厕,看起来就像一般厕所一样,毫不起眼,但在这里大便不仅能赚钱还可以拯救生命。

艾瑞克会在马桶挂上塑胶桶收集他的大便,接着再盖上盖子,拿到「OpenBiome」实验室,让实验室人员检视今天的大便是否「足够健康」,若是健康的大便就能加入生理食盐水搅拌均匀,之后再进行过滤,去除掉各种纤维后,剩下来的巧克力色液体就是充满益菌的药,接着被送进冰柜保存。

这项「粪便移植疗法」(fecal transplant)制成的药能拯救受困难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所苦的病人,像是伪膜性大肠炎。每年,美国就有逾1.5万人死于伪膜性大肠炎,全美更有近50万人感染这种病。

目前美国有47个州当中的350家医院都有提供这项疗法,透过两种方式让药进入病患体内:一个是藉由大肠镜从肛门输入,另一个则是通过鼻胃管进入肠道。

然而,想成为一名有效的大便捐赠者并不容易,必须通过109项身体检查评估。据悉,筛选后仅3%的大便捐赠者是健康的,这使得艾瑞克的大便变得值钱。

过去2个月中,艾瑞克已经捐了10.6磅(约4.8公斤)的健康大便,可以制作约133份药。

无锡一医院号召捐献粪便救人:为什么粪便能救人?

说起我们的粪便,可能非常不起眼,但它很有可能解救人的一命。因为我们的肠道有10到100兆的微生物,其中的1000多种微生物,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因为这些微生物菌丛的变化与免疫系统有极大关联,而「粪便」正是可以用来反应肠道微生物菌丛组成的最佳代表。听起来似乎有点难懂,但简单来说,粪便内的好菌,移植到患者的肠道内,让坏菌因此被排除,病情就能痊愈。

未来粪菌移植(FMT)治疗运用各种疾病:

  • 困难梭状杆菌感染
  • 多重抗药性细菌感染
  • 发炎性肠道疾病
  • 自体免疫疾病
  • 代谢症候群

粪便捐献也有副作用

临床进行老鼠实验时,把带自闭症老鼠关进迷宫内,无法顺利走出来,但把健康的粪便灌入老鼠体内,老鼠便顺利的走出迷宫,「粪便移植」似乎有着无可限量的发展。但根据《科学发展》美国今年六月,FDA公布了两名病例,其中一名患者接受了他人捐赠的粪便,移植到自己的肠道中,因而感染超级大肠菌(能抵御抗生素的大肠菌)因而死亡。于是FDA下令,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一律暂停,这也是「粪便移植」中首起死亡案例,粪便的运用及未来推展,恐怕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章由78健康网提供,转载请附带原始链接。查看:版权问题和联系方式
喜欢 (1)
跳转: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精选推荐 专题排行